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贺海波】 近期,河南、山东等地出现小麦青贮现象,多个灌浆期小麦被收割的视频在网上热传。 有人批评农民短视,没有道德;有人怀疑这是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大国的阴谋使然;甚至有人认为,“割青小麦作饲料”是一股歪风,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。这些讨论有一个共同的预判——小麦青贮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,相关行为不合情理法,必须制止,必须对“割青小麦作饲料”零容忍。 视频截图 客观的社会事实到底是什么?这些讨论是否符合客观的现象与逻辑? 市场交易的供需结构 事实上,小麦青贮并非只在今年才出现,正常年份也有这种现象。往年有一些高档牛羊肉的育肥会用到小麦做青贮,但使用量很小。也就是说,小麦青贮其实是常态,只不过今年因种种原因,需求量大一些,才引发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应。 为了能更客观、理性地评价这一现象,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这次小麦青贮的供需双方交易的行动逻辑。 首先,这是需求主体的市场替代策略。 小麦青贮的需求主体主要是河南、山东等地的牛羊养殖企业。以前以青贮玉米为主,单从量上看,一亩地可产1吨青贮小麦或4吨青贮玉米。今年青贮玉米不足,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河南、山东等地部分地区降雨成灾,导致青贮玉米减产减收,另一方面是因为养殖业的适度扩张导致需求量有所增加。 据山东的一家肉牛养殖场负责人介绍,养殖场的青贮玉米库存基本见底,必须想办法保障6月到秋冬季青贮玉米上市前的饲料供应。 从替代品角度来讲,购买青小麦并非首选,购买苜蓿、干草、豆粕等作为补充是更为合理的备用方案,这些饲料的生物量超过青贮小麦,更有利于牛羊的成长成熟并达标。河南一家养殖场负责人也坦言,“吃青贮小麦不是太好,如果没有其他饲料,也可以喂,但对牛羊来说,不是特别好的饲料选择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