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实时汇率:
搜索
泰国华人网 首页 热点时事 查看内容

美国会重现70年代“工资-价格”螺旋吗?

2022-5-22 15:26| 发布者: 泰国华人网小编 2698 0

摘要: 如果滥用货币政策是“滞胀”的原罪,那工资-价格螺旋便是通向“滞胀”的至暗之路。 1979年夏天,美国通货膨胀达到了两位数,12%。 8月6日沃尔克宣誓就任美联储主席,但两次FOMC会议后,他意识到“gradual”(渐进) ...

如果滥用货币政策是“滞胀”的原罪,那工资-价格螺旋便是通向“滞胀”的至暗之路。


1979年夏天,美国通货膨胀达到了两位数,12%。


8月6日沃尔克宣誓就任美联储主席,但两次FOMC会议后,他意识到“gradual”(渐进)策略的不现实,于是,在大幅加息的同时,控制银行的准备金水平,允许短期利率大幅波动,打破通胀预期,恢复美联储威信。


1980年12月的FOMC会议上,沃尔克下定了以经济衰退为代价抗通胀的决心,“如果经济不衰退,我就无法确保能扭转通胀预期。”


届时,美国的滞胀已经持续了8年之久。


40年后用美联储掌舵人鲍威尔的话来说,就是“entrenched”(根深蒂固、积重难返)。他可能没有想到,自己也会有面临“entrenched”威胁的一天。


即便本轮通胀的高点已现,通胀压力丝毫没有减轻。


什么是通胀的“entrenched”?


那就是“工资-价格”螺旋的形成,它不仅意味着通胀预期的脱锚,也意味着美联储失去对通胀的掌控和滞胀的来临。


通胀的至暗噩梦——70年代工资价格螺旋


通胀,不算可怕,衰退,也经历了好几次了,但最难缠的是噩梦一样的滞胀。


1970年,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崩溃之际,尼克松提名伯恩斯接替马丁任美联储主席。伯恩斯认为,物价上涨不是货币现象,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充分就业,应该依靠财政和收入政策(比如直接的价格与工资控制)进行需求管理来稳定物价。


FOMC内部的主流观点也认为,根据“菲利普斯曲线”中通胀与失业的负相关关系,只要产出缺口为负,或失业率高于4.5%,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。因此,在价格粘性(供给恢复偏慢)的假设条件下,美联储加强了对短期物价上涨的容忍度。


1971年在美元脱钩黄金的同时,尼克松实施了著名的“新经济政策”,即工资和物价管制。包括建立生活成本委员会、物价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。设定的年物价增长率为2.5%,年工资增长率为5.5%。


这样一来,美联储似乎再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问题了。


而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。


在实际工资刚性和高涨通胀预期下,工资和物价呈现螺旋式上升,形成生活成本提升-工人要求提高工资-企业转嫁成本-物价继续上升-强化通胀预期的恶性螺旋传导链条。


实际工资刚性和通胀率上升共同抬高了名义工资,增加企业成本。


一方面,70年代劳动生产率下降,但在工资通胀挂钩和美国工会的力量下,实际工资并未相应调整,即实际工资刚性;


返回顶部